查看原文
其他

康美之殇(15):融资优先

审计云 审计云 2022-08-05

康美之殇:全部原创作品导读


康美之殇(一):引言

康美之殇(二):于无声处听惊雷

康美之殇(三):缄默的审计机构

康美之殇(四):风暴眼中的会计差错更正

康美之殇(五):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担当

康美之殇(六):你说的白是什么白?

康美之殇(七):舞弊迹象之造假

康美之殇(八):舞弊迹象之行贿

康美之殇(九):舞弊迹象之举报

康美之殇(十):舞弊迹象之谎言

康美之殇(11):深度解密会计造假

康美之殇(12):压力之下,悠然自“债”

康美之殇(13):股权结构的“家族式”胎记

康美之殇(14):中药帝国的投资版图

康美之殇(15):融资优先


上市18年,唯融资不可错过!

自2001年上市以来,康美药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,宛如一个流血不止的危重病号,需要持续不断的输血运转。


股权融资


2001年2月,康美药业披露其IPO招股计划,以12.57元的发行价公开发行1800万股,扣除发行费用979.20万元,募集资金净额2.16亿元,开启康美药业的资本市场之旅。根据当时披露的招股说明书,康美药业IPO之前的2000年末总资产2.31亿元,营业收入3.52亿元,净利润2455万元。2001年2月,康美药业IPO上市后,当年年底公司总资产、营业收入、净利润,分别增长至5.17亿元、3.8亿元、2915万元。


此后,康美药业又先后进行了5次股权融资,合计融资规模超过160亿元,其中2006年、2007年、2010年、2016年四次增发,分别融资4.85亿元、10.23亿元、34.7亿元和81亿元;2014年12月非公开发行3亿股优先股,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为29.67亿元。


债券融资


相对于股权融资,康美药业更倚重的融资渠道是发行债券。2006年1月,康美药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,融资金额2亿元。2007年、2009年,又发行了4亿元债权融资工具、9亿元可转债,2011年至2014年合计发行债券55亿元。


2015年之后,康美药业发债步伐加快,且融资额大幅上升。2015年至2018年,该公司发债规模分别达到79亿元、75亿元、110亿元、192.5亿元,以上发债融资合计金额526.5亿元,接近股权融资规模的3.3倍。


银行借款


除了资本市场股权融资、债券融资方式以外,康美药业还一直通过向各金融机构贷款方式获取资金,上市至今累计融资金额高达837.64亿元。


自2001年上市至2009年之前的8年间,康美药业累计取得各银行长短期借款24.94亿元,是期间公司运营主要采用的融资手段。自2009年起,借助发行债券、公开增发等其他手段加大融资力度,银行贷款的额度也同步加大。2009年新增银行贷款8.06亿元,2010年激增至30.35亿元,期间基本维持30亿元规模的贷款规模,至2014年合计借款147.55亿元。


同样在2015年起,银行贷款规模再次倍增,各报告期新增银行贷款金额分别为61.09亿元、162.9亿元、226.3亿元、164.9亿元,2019年一季度银行借款41.9亿元,合计借款657.09亿元。




各式各样的融资手段不断推高了康美药业的负债水平,当然公司的资产规模也从上市前的2.3亿余元,膨胀到818亿元,18年多的时间增长逾250倍。资产规模的增长,又带动融资、负债增长,2015年以来,康美药业账面的短期借款、长期借款、应付债券、其他流动负债(短期融资券)规模,一直接近同期账面资金规模。


纵览康美药业一路走来的融资表现,笔者发现有以下鲜明的特征:


(一)融资额远超项目支出

上篇描述的中药帝国的投资版图显示,康美药业持续进行大量的各类项目投资,理论上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,这也导致康美药业的财务数据在资产快速增加的同时,负债规模也急速扩张,这种情形自2008年开始出现,2015年以来尤为明显。


2015年以来,康美药业的投资、收购极为频繁。2015年4月,与广西玉林市政府签订协议,在当地投资医院、中药材交易所等多个项目,投资金额合计10亿元。康美药业同时又公布了18亿元的林下参、3亿元的保健品投资计划。随后,又与青海省政府签订协议,在当地投资不低于 20 亿元,建设中药材现货及期货交易所、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、设立保险公司等项目。此外,该公司还在与云南普洱、深圳宝安政府,签订了合计35亿元的投资协议。


2016年9月,康美药业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协议,就中医药创新研究平台建设、药材种苗培育、公立医院改革、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采购配送、中药材大宗现货交易中心等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协议,康美药业承诺投资总额不低于 50 亿元。当年,康美药业还出资10亿元,参与设立产业基金。


以上项目投资金额就接近150亿元,根据康美药业2014年优先股募集说明书,截至当年6月底,该公司拥有的货币资金余额83.7亿元,而2014年到2016年,其资本性支出计划,就接近72亿元。而这三年间,康美药业债券、股权融资分别为40亿元、79亿元、156亿元,似乎确实存在不小的资金缺口。


康美药业的资金状况,从募集资金使用状况可见一斑。2014年年报显示,优先股募集的29.67亿元资金净额中,截至当年12月底,已经使用24.67亿元,仅剩5亿元没有使用。而2016年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鉴证报告显示,净额80.5亿元的定增募集资金,当年已经使用约49.6亿元。


根据康美药业2014年优先股募集说明书,总额30亿元的融资中,除了部分偿还银行贷款,剩余 20亿元募集资金,康美药业并未列出对应的具体项目、用途,但却列出了一份2014年至2016年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计划。


根据康美药业上述披露,该公司当时共有12个在建、计划投资的项目,投资总金额达94亿元,已经完成投资23.8亿元,尚待投入规模71.2亿元。而2014年至2016年,预计每年分别投入38.3亿元、19.99亿元、13.49亿元。


康美药业2010年配股时,也提及过类似情况。该公司在发行预案中披露,后续将投资建设四川阆中医药生产基地及收购当地两家医院、中国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、一家中药材中心。不计算收购款,预计后续投资不少于23亿元。


不过,持续流入的巨额融资,是否真实用于项目建设不得而知。这从非募集资金、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可见一斑。年报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、2016年、2017年年末,康美药业各年度非募集资金累计投入金额分别为29.48亿元、54.67亿元、53.1亿元,2015年则未披露数据。


2015年、2016年签订的投资协议中,不少可能并未实际投入。如计划在青海建设的建设中药材现货及期货交易所、在重庆计划投资15亿元的康美药业(南川)生产加工基地等项目,并未在2016年、2017年年报重大非股权投资项目中列示。


在股权投资方面,2014年至2017年,康美药业各期末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分别约3.33亿元、4.45亿元、5.17亿元,增长并不明显。


实际资金支出,远小于融资时预计数据。根据2014年优先股募集说明书,2014年至2016年,康美药业资本支出计划接近72亿元。但实际融资规模,却远远超过投资所需。公开数据显示,2014年至2016年9月底,不计贷款的情况下,康美药业债务融资工具、优先股、定增融资规模分别为40亿元、79亿元、156亿元、110亿元,合计金额达385亿元。


(二)融资不直接与项目投资挂钩


一手大投大建,一手巨额融资,看起来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逻辑。投、融资如此频繁,但自从2008年以来,康美药业历次融资,几乎无一披露资金用途,也没有直接与项目挂钩。


尽管关联交易、资金占用极少,但公司历年融资额却远超项目支出规模。2008年以来,康美药业历次融资,几乎无一披露资金用途,也很少直接与具体项目挂钩。翻看康美药业各期年报,发现多个预计投资10亿元的建设项目,到2017年底却只累计投入数千万元。


2010年至今,康美药业先后3次通过配股、增发、优先股直接融资共计145.7亿元,资金用途均为补充运营、流动资金,以及偿还银行贷款,没有任何项目、投资,与募集资金直接对应。


2014年7月11日,时任上海交通大学会计与财务系副教授陈欣就在《证券网》发文《康美药业的项目投资乱帐》,针对康美药业眼花缭乱的增发、可转债、权证、配股、公司债、优先股等融资手段及募集资金与重大项目投资之间的关联信息、融资额远大于实际投资支出的现象进行公开质疑“康美的募资用在哪儿了?”,并表示“其目的不外乎是规避募集资金账户的监管,以便于公司随意使用”。


不仅是股权融资,融资规模高达数百亿元的债券,在资金使用上同样如此。2013年以来,康美药业通过中票、短融、超短融等债务融资工具,融资规模高达367.5亿元。但这些规模惊人的募集资金,没有一项直接对应具体项目,用途基本上被表述为“用于偿还银行贷款、补充流动资金、偿还前期债券融资”。


而且,尽管与各地政府签订了规模巨大的投资协议,但康美药业相关投资涉及的项目,不少投入较计划相去甚远,甚至可能并未实际投入。


2016年年报显示,康美药业当时重大非股权投资项目中,预计到2016年投资11亿元的甘肃定西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,截至2016年底累计投入只有3.1亿元;预计投资3亿元的上海中药饮片生产基地,实际累计投资1.6亿元;预计投资30亿元的中国-东盟康美玉林中药材(香料)交易中心及现代物流仓储项目、计划投资10亿元的中国-东盟康美玉林中药产业园,截至2016年累计投资额更是只有2787万元、2796万元,不到预算金额的1%、3%。


截至2017年底,上述四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分别只有约7.16亿元、2.12亿元、3268万元、5401万元。据此计算,上述项目的累计投入金额,距离预计投资额差距巨大。


连年不断的融资、花样繁多的融资方式、语焉不详的融资公告、与项目投资进度不相匹配的资金,持续吹捧的投资故事,现如今爆出300亿元资金的造假丑闻,这其中的逻辑,是否存在必然?


康美药业的资金,究竟去了哪里?


(未完待续,敬请关注)



独立 ■ 务实 ■ 情怀



你的鼓励,是我的最大动力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